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,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,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,什么是绿色金融?它又是如何助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呢?
绿色金融,顾名思义,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、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,它涵盖了环保、节能、清洁能源、绿色交通、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、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,与传统金融相比,绿色金融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,将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衡量金融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。
绿色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,1972年,罗马俱乐部发布的《增长的极限》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,引发了人们对工业化社会环境资源矛盾的深入思考,此后,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导致的市场机制失灵,环境经济学提出了采用产业、财政、金融等综合政策措施,以促进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,绿色金融(或称环境金融、可持续金融)应运而生。
绿色金融的定义在国际上虽没有统一标准,但普遍包含污染治理、环境保护、资源节约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要素,绿色金融的定义得到了官方的明确,2016年8月31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》指出,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、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,这一定义不仅明确了绿色金融的适用范围,还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政策框架。
近年来,中国绿色金融取得了显著发展,绿色信贷、绿色债券、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、绿色发展基金、绿色保险、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政策不断推出,为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,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6月末,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34.76万亿元,同比增长28.5%;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过3.7万亿元,存量规模超过2万亿元,连续两年保持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地位。
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,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通过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,绿色金融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发展,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,绿色金融还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绿色金融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,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较低,限制了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广与应用,绿色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完善,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,导致绿色项目识别难,“洗绿”和“漂绿”问题突出,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加强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和教育,提高公众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接受度和参与度;还需要完善绿色信息披露标准和金融监管体系,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和评估质量。
展望未来,绿色金融将继续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,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,绿色金融将成为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,中国作为绿色金融的引领者,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组织和平台,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与融通,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。
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,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,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,通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,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,我们有理由相信,绿色金融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。